联系我们:0551-62809808 校长信箱:hfjzxfjb@163.com
登录 校内资源 九中官方公众号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育科研

三尺讲台绘青春,最是“切磋琢磨”时 ————记合肥九中2023年秋季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之英语学科

发布时间:2024-01-15 15:08 来源:教研室 作者:王礼莉 浏览:
【字体大小:

冬日杏坛逐鹿,百舸争流展风采。2024年元月4日,合肥九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英语学科拉开帷幕。本次课堂教学比赛以助推青年教师成长为宗旨,以探索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高效课堂为主题,通过青年教师的同课异构,激活思维碰撞,内化教学理念,外化教学实践。同时,通过以赛促优,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舞台,进一步夯实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提高青年教师自身业务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在教研室和各年级部的统筹安排下,本次比赛邀请合肥六中瑶海分校教学副校长、特级教师李伦军为专家评委,英语组学科主任王礼莉为教师评委,共同担任英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的评分工作。全体英语组教师参与听课,给青年教师们支持与鼓励。

比赛共分两轮。经过第一轮无生上课展示,最终角逐出八位优秀青年教师进入第二轮有生上课环节,分别是方照群、张聃、陈素琴、赵晓蕊、冯苗苗、方应卓、盛青瑶、徐鑫。有生上课环节,选手的授课内容为北师大版新教材必修二第六单元第一课《A Medical Pioneer》,比赛顺序通过抽签的方式来决定。赛场上,选手们以热情饱满的姿态,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张扬青春、充满激情,呈现了一场完美的教学视听盛宴。

第一位选手:高一年级方照群老师。课堂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活动丰富,方老师以列举耳熟能详的科学家以及他们的成就为导入点,教授新词,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总结提炼,学生对新闻的写作框架有了基本了解,通过深挖文本信息,让学生对屠呦呦的生活经历有所了解,通过分析屠呦呦的个人品质,激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认识到成功来自于不懈的努力。

第二位选手:高二年级赵晓蕊老师。课件设计精美而实用,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赵老师在教授新知时循循善诱、语言精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给予学生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升。讨论环节播放的视频《何为中国榜样》升华主题意义,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三位选手:高一年级张聃老师。课堂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张老师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设置有梯度的小游戏作为导入,引导学生主动开口,教授新词,在阅读过程中,张老师将内容结构化,设计了逻辑清晰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梳理文本信息,学生积极动口、动手,形成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

第四位选手:高二年级冯苗苗老师。猜谜小游戏的热身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缓解了学生的阅读压力。冯老师利用多模态呈现方式,利用视频素材介绍文本中出现的医学专业知识,为学生在分析科学家屠呦呦获奖的意义时,做好了背景知识的补充,同时将枯燥的知识丰富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帮助他们理解记忆。整堂课问题链的设计由浅入深,学生参与度很高,最后的迁移输出,应用文写作,突破重难点,巩固了学生本节课所学的语言知识。

第五位选手:高二年级方应卓老师。利用情境+视频的导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起。教学设置环节紧密联系,由易到难,充分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方老师能够把握课型特点,教学内容主线清晰,通过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第六位选手:高二年级盛青瑶老师。一首《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开启了学生的阅读之旅,直入主题,既巧妙又生动。整堂课结构完整,各个环节衔接的恰到好处,由易到难,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盛老师善于拓展知识,所展示的大量文献和图像资料,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第七位选手:高二年级徐鑫。通过有趣形象并感染力强的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研究文章的兴趣。徐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老师以读为主线,把读层层引向深入,让学生体验、探究,最后生成完整而细致的信息架构图。通过多种方式的“读”,更能引导学生融入文本,激发其情感体验。

第八位选手:高一年级陈素琴老师。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层次清晰。陈老师的口语流利优美,教学方法灵活,利用生动的课件、图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有效,训练方式多样。最后知识的迁移内化,学生的采访活动将整堂课推向高潮,课堂气氛热烈。

比赛结束后,李伦军对此次比赛做了高度总结和深度点评。首先高度赞扬了参赛选手们为这次比赛付出的努力,并肯定了每一选手在这节课中呈现的优点。比如,课堂设计紧贴课程标准,现场驾驭能力强,有意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节奏把握适度,呈现出了多模态的英语课堂。接着他也指出了选手们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比如:对文本主题意义--科学家精神挖掘的不够深;对人物品质的归纳可以融入到段落阅读中去,引导学生在把握文本段落信息的同时就体会人物的品质和价值观,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归纳能力的培养;在情境创设方面,要关注导入环节的情境设计到作为问题解决型学习任务的真实情境的转变;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方式单一,要更注重学生的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课件上呈现的语句要严谨,词汇使用要准确,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李伦军的一番详细专业的点评,让参加比赛的选手和听课的教师受益匪浅。

“长风破浪会有时”,此次课堂教学比赛不仅锤炼了英语组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还为青年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学习平台。青年教师们要不忘初心,在课堂中不断打磨,锤炼,才能“直挂云帆济沧海”!

撰稿人、一审:王礼莉

二审:徐珺

三审:张永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