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551-62809808 校长信箱:hfjzxfjb@163.com
登录 校内资源 九中官方公众号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育科研

探讨素养教学,把握教研方向 —合肥九中化学组参加安徽省高中化学基于素养导向的单元教学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23-04-03 11:07 来源:化学组 作者:王倩、朱文虎 浏览:
【字体大小:

为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区域联合教研,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教学引领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的新方向,安徽省2023年普通高中化学基于素养导向的单元教学研讨活动在宿州二中召开,合肥九中化学学科组七位老师参加。

3月29日,活动当天开幕式上,宿州二中校长曹振锋、宿州市教体局副局长晏荣会、安徽省化学教研员朱成东依次发言。

CF9C53A2E50AB6CF620DC7AA78E0C2EC

随后,宿州二中的三位老师共同执教,展示了“盐类水解”大单元教学。汪晓玲老师执教第一课时——《从“纯碱”说起》。以永利制碱厂的科技史引入新课,回顾历史并提出问题:“纯碱”之“纯”字意为“纯粹的中国产品”,“碱”字何意?紧接着开展学生实验:测定PH,寻酸碱性。依据实验现象进行微观分析,推理变化,宏微结合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并创造性的利用二维坐标图展示溶液中微粒的行为,建立水解模型。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如何提高纯碱的去油污能力?”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微信图片_20230331214229


    第二节课由迮顺珊老师带来《多平衡调控》。承接第一节课,由火锅的清洗引入新课,探讨影响盐类水解的各种因素,引导学生进行合理预测并探究,最后归纳整理完善水解模型。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设计方案,自评、互评完善方案,再到实施实验方案,最后分析现象,证据推理,建立模型,充分发挥了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引入数字化实验,利用PH传感器测量稀释过程溶液PH的变化,定性与定量实验相结合,更加形象的解决实际问题。

微信图片_20230331214416

第三节课—《微粒间“博弈”》由马双老师带来。以“油条小知识”导入新课,新颖风趣的开篇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同时紧扣主题抛出问题:“双根油条一起炸才疏松可口是真的吗?传统的油条蓬松剂是什么?”由生活现象引起讨论,回顾Na2CO3的水解模型,提出猜想:“油条蓬松是因为过程中产生了气体”。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通过探究FeCl3与Na2CO3混合溶液的水解产物,认识到微粒间存在的“互助”关系,即盐类的双水解。活动二设计了“FeCl3溶液与Na2SO3溶液反应产物的探究”活动,提出连贯的问题串,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引导学生认识到微粒间存在的“竞争”关系。整节课的教学,从单一粒子水解到两粒子水解,从单一平衡体系到多平衡体系,不断深入,实现学生的思维进阶。马双老师语言简练,条理清晰,构思巧妙,整节课的探究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试错”的机会,同时将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气氛积极热烈,真正做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

微信图片_20230331214339

微信图片_20230331214330

 

三节展示课后,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胡长庚、阜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马金星依次进行了精彩点评。

胡长庚表示三节课的设计呈阶梯状上升,从“概念形成”到“理解与辨析”最后实现“迁移与应用”,有效开展了大单元教学,落实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就大单元教学设计中遇到的一些困惑与大家进行了交流:教学设计的引领性主题综合性不强,如何挖掘更真实的情景?课堂的开放性如何达到深度学习的要求?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如何更好的落实?

微信图片_20230331214347

马金星认为这几节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既显示了宿州二中化学教师的良好素养,又展示了宿州二中学生的风采。教学亮点可以概括为:1、立足单元整体教学,把握了大观念;2、体现了“以学定教,学为中心”理念,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3、课堂深度设置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4、强调自主建构,比较好地实现了深度学习;5、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发挥了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6、践行了“素养为本”的教学理念;7、开发了多种评价工具,引领学生的思维。

微信图片_20230331214353

下午的教研活动,首先由北京海淀区进修学校教研员支瑶进行“核心素养导向的日常学习评价设计”专题讲座,从“为什么关注日常学习评价设计”、“日常学习评价设计要素分享”、“评价设计提质的关键问题及突破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交流与分享。支瑶表示,日常学习评价主要包括活动表现评价、作业和单元检测等,是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保障。并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为例分享了日常学习评价设计的多种要素。然后从课标、教材实施素养导向的“精准评价”的要求出发,阐述了“为什么要做基于评价指标的评价设计”,并结合案例说明了好的评价指标的基本特征。随后分享了找到能力素养的内涵的多种途径,如从课标中找、从学科史中找、从学生中找等等。最后介绍了可以帮助确定水平的理论,和可以作为确定任务类型的参考依据。

微信图片_20230331214359

活动最后一项由朱成东进行“评价引领”的单元教学专题讲座。首先介绍了有关学习的评价,提出“评价即学习”,并从学科素养、高考评价体系等角度指出评价体系已由知识能力转向价值素养,接着以“硫及其化合物”教学目标的设计为例子,阐述了如何更好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学、评”的统领作用。随后分享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这一内容在小学、初中、高中不同阶段的内容要求、教学目标、评价任务及思维水平划分等,结合具体事例展示了如何实现评价的引领功能,强调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两位专家的报告内容详实,深入浅出,发人深思,让人受益匪浅。

微信图片_20230331214406

本次活动搭建了素养导向的单元教学的交流平台,形成了学科教研的强大合力。独行快,众行远,合肥九中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全力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科研活动,九中全体化学教师将与同行们一道继续深研课标,集思广益,砥砺前行!

稿件来源:化学组

图片:化学组

撰稿人:王倩、朱文虎

 一审:张传菊

 二审:徐珺

三审:张永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