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11月17日,合肥市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线上单元教学展示课系列活动在合肥九中继续开展,本次活动由合肥市教科院主办,合肥九中承办,旨在加强对高中化学新课标新教材的研究,探讨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全市高一、高二化学老师齐聚云端,共同观摩了《铁及其化合物》大单元展示课。
活动伊始,合肥市教科院化学教研员陈文静向线上线下全体教师们介绍了活动具体安排。本次大单元展示课由合肥九中姜涵老师、曹雨老师、张传菊老师共同执教,包括“初识铁肥”“变质铁肥还原记”“铁肥的使用”三个课时,三个课时结束后由合肥六中化学学科主任袁天祥进行点评和微讲座。
第一课时《初识铁肥》由姜涵老师执教,以生活中发现绿植叶子发黄的现象作为切入点引入铁肥,并将“铁肥变质”这一真实现象贯穿始终,提出连贯的问题串:铁肥是什么?铁肥变质成什么?铁肥变质程度如何?问题驱动,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初步建立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模型,形成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的思维路径。
第二课时《变质铁肥还原记》由曹雨老师执教。首先承接第一课时中“探究变质铁肥的主要成分”的相关内容,设计并完成将变质铁肥还原的实验,完善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了解不同还原剂与铁三角转化之间的关系。然后以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为背景,思考如何将废旧的锈铁转化为铁肥,通过方案的设计、评价和实施,使学生掌握物质类别和物质价态转化的一般流程,体会绿色化学的价值。最后讨论铁肥保存的三种不同方法,既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也为第三课时作出了铺垫。
第三课时《铁肥的使用》由张传菊老师执教,从铁肥的使用说明书入手,提出问题:铁肥为什么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如何制备叫纯净的氧化亚铁?铁肥为什么与柠檬酸搭配效果更好?采用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发现问题又解决问题,不断深入,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螯合铁肥的介绍也让学生感受到铁肥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最后总结铁肥的使用方法,布置实践活动,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特点。
合肥六中化学学科主任袁天祥在教学点评和微讲座环节对此次单元教学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单元设计过程清晰明朗,知识构建、能力达成与素养发展合情合理,符合新课程要求,充分体现和落实了新课程教学理念。三节课围绕学生这一主体,通过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生活情境与问题情境,精心设计实验探究活动层层推进课时教学,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通过完成各种指向性任务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探究与辨析的活跃状态,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袁天祥也分享了一些自己关于深度学习的思考和感悟。
最后,陈文静对本次展示课活动进行了总结:“这三节课体现了由生活走向化学,由化学又回归生活的特点,课堂教学中也注意引导学生的认识思路和认知视角,落实了核心素养,实现了深度教学。”并表示,一月一展示活动已开展了7次,每所学校均认真组织,精心磨课。展示课活动也为持续推进高中“双新”实施工作,聚焦实施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提供了平台,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参与后续的活动。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九中全体老师仰望教育星空,脚踏教育大地,为着共同的教育理想,我们踔厉奋进,笃行不怠!
撰稿人:王倩 一审:张传菊 二审:高淋 三审:张永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