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551-62809808 校长信箱:hfjzxfjb@163.com
登录 校内资源 九中官方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育科研

青蓝相映,赓续前行 ——记合肥九中化学组青蓝工程汇报课

发布时间:2022-03-25 11:55 来源:化学组 浏览:
【字体大小:

春风雨露,润物有声,合肥九中的青蓝工程活动正在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2年3月24日,合肥九中高一化学组五位青年教师参加了合肥九中第十一届青蓝工程汇报课活动。党委书记、校长章伟亲临现场,活动特邀合肥六中化学组邓中亚主任莅临指导,全体化学教师共同参与学习研讨。

6.jpg

4.jpg

五位教师开展了关于《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同课异构,各有特色,精彩纷呈。

第一节课王倩老师以神舟十三号的发射为情境引入教学,利用温度传感器,直接触摸,热成像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从而引出放热反应及吸热反应的概念。然后以氢气和氯气燃烧生成氯化氢为例,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并给出数据,让学生通过计算来判断反应的热效应。接着从宏观层面,结合图像,让学生思考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能量变化的原因,随后师生合作画出反应的能量变化图。最后给学生布置一项课后任务,完成关于人类能源利用及能源现状的调研报告,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3.jpg

第二节课朱文虎老师先了解了学生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然后由实验导入教学:向三支装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分别放入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氢氧化钠、碳酸氢钠,并采用温度传感器测定温度变化。然后又将Ba(OH)2•8H2O晶体与NH4Cl在烧杯中迅速混合,观察现象,感受能量变化。通过四个演示实验迅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从而引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概念。接着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1、列举一些通过化学反应放出热能的实例。2、列举一些通过化学反应吸收热能的实例。然后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结合课本中的信息,师生合作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解释了化学反应为什么有能量变化。最后总结课堂所学,并给学生推送资源利用相关的文献资料课后阅读。

2.jpg

第三节课姜涵老师分四个环节进行授课:1、概念建立。从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入手,通过探究体验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建立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2、宏观判断。用水代表能量,烧杯代表反应物,通过演示实验,将抽象的过程可视化、具体化,引导学生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能量视角思考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3、微观解释。结合数据和微观示意图,帮助学生学会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能量变化。4、应用价值。向学生介绍放热反应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应用价值。

1.jpg 

第四节课曹雨老师首先创设情景:展示暖宝宝和一次性冰袋,并提出问题,它们的原理是什么?接着进行实验探究:1、模拟暖宝宝的发热原理,用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变化。2、以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为例,思考能否自制冰袋,并通过展示冰敷袋成分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的进步和环保理念的普及。接着曹雨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明晰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然后在宏观层面,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理解吸放热的本质原因。在微观层面,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理解吸放热的本质原因。随后进行知识梳理,归纳常见的吸热和放热反应。最后展望未来,向学生介绍燃料的变更和新能源的发展。

1.jpg

第五节课胡明禹老师以生活中常见的暖宝宝入手,借助手机投屏进行实验探究:铁粉与盐酸的反应、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带领学生认识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并归纳总结。接着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微观探析背后的原因,并以氢气和氯气反应为例,结合数据深入分析。再由微观图像,映射到宏观物质,达到宏微结合的目的。最后由本节课引发学生对于能源问题的思考,并布置课外研究性学习任务。

2.jpg

汇报课结束后,全体高一化学组教师在化学实验室开展评课活动,邓中亚及组内老师依次对此次汇报课做了深入点评。

3.jpg

邓中亚首先对参加汇报课的青年教师们给予了充分肯定,表示青年教师们都展现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邓中亚主任在点评中说道,这是一个有技术的课堂,温度传感器、视频展台、手机投屏等仪器和技术与化学课堂实验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教育信息化理念在教学中得到了体现。还肯定了教师们在教学环节对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渗透与落实,青年教师能与学生共情,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描述问题,对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合适的评价,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邓中亚主任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与观点和老师们进行交流讨论:一、关于教学评一体化,应在课前给出课前任务单进行学情初步诊断,课中注意评价的正确导向,并根据反馈及时调节自己的教学行为,课后设置任务驱动。二、大单元教学不一定要拘泥于教材,大单元理念的提出是为了真实情境问题的解决,处理教材时可灵活调整。三、如何将话语权还给学生?首先要精心问题,将问题的主语由“我”变成“你”,多提开放式、启发式问题。其次尽量进行探究性实验而非验证性实验,要探究有价值的问题。最后,不仅要关注师生互动,更要关注生生互动。

1.jpg

叶红林主任表示新教师们成长迅速,未来可期,既能完成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又能进行创新,并能在教学中渗透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同时也指出,依据演示实验还可以深挖证据推理,要能抓住课堂的生成点,还可以以能量为主题进行主题式教学,将化学能、热能、电能、内能等都融合在一起。最后建议青年教师们,不要让此次活动就此结束,后续可以对本节内容进行整合和打磨,并尝试撰写出论文。

9.jpg

最后,学科主任张传菊老师进行了总结,也提出进行大单元教学要选择合适的情境,并能设置深层次的问题串,由表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层层递进,并鼓励青年教师要多学习多总结多反思。

0.jpg

作为学校“青蓝工程”的重要环节,此次活动的开展,既给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又实现全体教师专业交流、思维碰撞,真正做到青蓝相映共生辉。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活动虽然已经结束,我们的学习永不停止,合肥九中化学组全体教师将赓续育人初心,携手筑梦前行。

(撰稿人、一审:王倩    二审:张传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