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却明显,摸不着才刻骨,我们应当如何去追寻一所城市的记忆呢?
诚然,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记忆,它可能是风土人情、文化底蕴抑或是新旧建筑,无不承载着岁月的风雨与故事。但是对于合肥而言,对于合肥人而言,那些更加鲜活的,更加深入骨髓的,与这座城市本身共同成长变迁的记忆,更可能是散落在城区的那一座座学校,是它们,成为了城市中的鲜活地标与独家记忆。
合肥老城区中的高中是怎样的你还记得吗?那些学校都是小小的空间,规模都不算宏大,每个人都能自由自在地舒展四肢、拥有从容不迫地呼吸的空间。校长认识每一位老师,甚至每一位学生,老师凭借个人的魅力与热情,就能管理好班级甚至感染一个年级,维持学校的良性运转。随着城市的发展,学校外迁,规模越来越大,对规章制度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然而制度化与人文情怀,似乎存在着某种天然的不兼容。我们总会怀念在小小的空间下,在充满温暖的人文情怀的环境里,师生实现了互相成就与共同成长的那段岁月。
坐落在长江中路89号的合肥九中(四牌楼校区)就是这样一座学校,它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由庐州知府张纯修创办的“横渠书院”,历经“庐州中学堂”、“安徽省立第二中学”、“安徽省立第六中学”、“国立八中”以及“合肥高中”等,距今已有三百年历史。据《合肥市志》记载,1949年2月1日合肥正式建市。1956年,新建制的合肥九中在原址成立,可以说九中是与合肥共同成长,见证着合肥的发展与变迁。当你顺着寿春路、淮河路到达小东门、大东门附近,沿着河岸看看淮河路步行街的景色,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再去前去瞻仰李鸿章故居和明教寺的风采,感受合肥这座古城的文化内涵。你总会路过一座砖红色建筑的学校,那就是合肥九中。
2021年9月,合肥九中(新站校区)启用,那里拥有古色古香的横渠书院、现代化的教学楼、风景如画的果树大道,占地面积达214亩,几乎是九中(四牌楼校区)的十倍之大。但是对于九中人来说,九中(四牌楼校区)是心底割舍不下的柔软与温情,那里存放着无数九中教师与九中学子少时的情谊、奋斗的足迹与快乐的记忆;那里是无数年后,当每个从这走出去的九中人面对不快乐、不确定的时刻时可以回想的天真,可以拥抱的真诚,可以依靠的决断。
总是在九中(四牌楼校区)门口看到很多拍校门的年轻人或长者,又总是会疑问拍校门的意义是什么?大概是对于所有九中人来说,成为成年人从来不是一件可选择的事,但成为一个光明的人是从这里开始,且再也不会改变的,只要你走到那个校园附近,就像被什么气场笼罩了一样,熟悉的感觉,甚至气味,就迫不及待地冲进脑袋,不由得笑了起来,又年轻,又蹉跎,这就是母校的意义,也是无数张校门照片背后的意义。
值得高兴的是,九中(四牌楼校区)作为合肥市老城中仅存的几个高中之一,将会从四月起开始若干月的维修改造,维修施工内容包括对四牌楼校区教学楼、图书楼、体育综合楼的屋面防水修缮、建筑内部翻新、卫生间修缮、外立面修缮等;非机动车库翻新、体育综合楼一层改建食堂,地库翻新等;室外给排水管网修缮、围墙修缮等。崭新的四牌楼校区也有望继续赓续学校300年历史,继续储藏合肥老城记忆,继续重拾天南海北的九中学子少年梦。
(合肥九中(四牌楼校区)维修改造项目已于4月初开始动工)
合九小编还拿到了九中(四牌楼校区)维修改造后的效果图,带大家一饱眼福吧!
大家有看出改造的变化在哪些地方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让我们看看谁是九中铁粉校友~
因为那些最简单的时光都托付给了这个校园
于是在我们年复一年的想念中
它逐渐成了一个不容置疑的乌托邦
也成了我们在日后不断挫败反复无常的日子里唯一被认证的黄金年代
2024年9月
欢迎大家
回家看看
撰稿、一审:王睿
二审:万爱华
三审:范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