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思政课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2025年4月23日,合肥市暨新站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及合肥市新站校区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联盟集体备课会在合肥九中召开,本次备课会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主题,邀请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教育专家及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共研共学,为深化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解与运用,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衔接与创新发展,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培养时代新人凝聚智慧力量。本次备课会由政治组尤子吟老师主持。
会议伊始,合肥九中党委委员、副校长范玮致欢迎词。他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把握了时代脉搏,而思政课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本次会议旨在为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搭建了贯彻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平台,希望大家能够在思政课中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地传递文化力量。
首先是来自合肥市天水路小学的夏晶晶老师,她以“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保护民间艺术”为题,通过凤阳花鼓、巢湖民歌、庐江庐剧等民间艺术的衰落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探讨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路径。夏晶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生动的图片、视频和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感受民间艺术魅力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
合肥新站实验中学的许晓丽老师以“延续文化血脉”为题,设计了“云览世博,赏文化之美”、“家乡推介,立文化自信”、“今古一脉,创文化强国”三个议题。许晓丽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云游”世博会,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导学生介绍家乡的文化特色,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最后,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文化表达方式,建设文化强国。
合肥市第九中学金荣君老师以“遵循总书记‘文化足迹’:北京中轴线”为题,通过北京故宫建筑群这一文化符号,引导学生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金荣君结合历史学科的知识,深入解读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连续性、创新性和统一性,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合肥工业学校的严昊老师以“新时代如何成就梦想”为题,培养学生用文化视角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严昊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将“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文化创新、文化自信的内容,与职业素养培育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化自信对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的王福娟老师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题,阐释了文化创新的重要性。王福娟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通过文化创新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深刻内涵。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创新实践,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创新者。
教学展示结束后,安徽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孔铎作为现场专家,基于几位教师的展示为思政课教学提出了宝贵建议:思政课的学情分析要体现针对性、课程设计要体现时效性、教学过程要体现完整性、价值引领要体现政治性、语言转述要体现鲜活性。
最后,合肥市教育局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处处长韦学华进行总结讲评,韦学华处长称赞各位老师展示课的内容异彩纷呈,对本次备课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小学启蒙、初中奠基、高中深化,中职实践、高校升华”,教师们都运用了鲜活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不仅有理论的高度,更有育人的深度,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本次“习近平文化思想”集体备课会的成功举办,是合肥市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重要成果。备课会通过跨学段教学展示了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创新的成果,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既有理论升华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指导意义。
未来合肥九中作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重要支持者和贡献者将继续深化与多方的合作,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体系的贯通与衔接;广大思政课教师将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们将在思政课的熏陶下,成长为具有文化自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思政力量!
稿件来源:合肥九中政治组
撰稿:周心怡 图片:叶倩
一审:余海燕
二审:张传菊
三审:范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