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促进孩子健康成长,5月30日和6月6日,合肥九中新站校区和四牌楼校区开展了2025年春季学期第七期家长学校课程。本次课程主题为《家长如何指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由合肥市家庭教育讲师团名师、合肥市妇联家庭教育专家库专家张桦老师主讲。张桦老师通过深入浅出的案例分析与科学理论解读,为两校区家长带来一场兼具实用性与启发性的家庭教育指导课。
讲座伊始,张桦老师以“孩子手机使用时长”和“使用用途”两大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家长关注真实数据。通过对比不同家庭孩子的手机使用时长,她提醒家长避免陷入“孩子一拿手机就是玩游戏”的思维定势,并强调需理性分析孩子使用手机的具体场景——是社交联络、学习拓展,还是娱乐放松?这一环节帮助家长跳出主观判断,打破“手机即游戏”的认知误区,以更客观的视角理解孩子的行为逻辑。
在“需求分析”环节,张桦老师巧妙结合家长自身体验,总结手机使用的三大核心功能:放松身心、人际互动、获取信息。她援引《稀缺》一书中“稀缺会强化对未满足需求的专注”这一理论,并通过两个心理学经典案例,阐释孩子沉迷手机背后的心理动因。随后,她引导家长反思:“孩子使用手机时,究竟是在满足何种未被察觉的需求?”这一提问引发现场家长深度共鸣,促使大家从“堵”转向“疏”,重新审视教育策略。
针对家长普遍关心的“如何有效引导孩子使用手机”问题,张桦老师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1.增强现实联结:减少虚拟依赖,通过户外活动、家庭互动等方式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2.理解真实需求:区分娱乐性使用与功能性使用,避免“一刀切”式管控;3.契约化管理:与孩子共同协商使用时长,以书面形式明确规则并公开监督,同时注重约定时的沟通氛围;4.柔性惩罚机制:违反约定时采取适度措施(如缩短次日使用时间),避免激化矛盾;5.家长示范引领:以身作则,减少自身“机不离手”的行为;6.适度干预建议:避免过早介入,适时给出成人角度建议;7.时间管控细节:禁止早起、睡前等关键时段使用手机,减少对作息的影响;8.关系修复优先:强调手机管理只是家庭教育的一环,亲子信任与沟通才是根本。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学校的持续开展旨在搭建家校协同桥梁,以科学理念赋能家庭教育。未来,合肥九中还将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家长学校活动,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携手家长共同助力孩子的全面发展。
稿件来源:政教处
图片:程红利、张桦
撰稿人、一审:程红利
二审:马亚亮
三审:汪玉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