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当我收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时,脑海中浮现的是合肥九中教学楼前那棵郁郁葱葱的香樟树。七年前,一个怀揣梦想的少年在这里启程;七年后,这个青年即将踏上崭新的科研之路。而这一切,都要从我在九中遇到的那些人生导师说起......
九中岁月:那些照亮我人生的恩师们
高一时我的成绩还算优秀,但进入高二后,因为心理压力导致成绩下滑。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群用智慧与爱心为我护航的恩师。
物理魏昌山老师是我见过最从容的老师。记得有次月考我只考了68分,他却笑着说:"罗乐陶,物理就像爬山,有人快有人慢,但最终都能看到同样的风景。"他的课堂从不赶进度,每个概念都要讲透。那些娓娓道来的推导过程,让我明白学习不是赛跑,而是修行。直到现在,我做研究遇到瓶颈时,耳边还会响起魏老师那句话:“静下心来,问题自然会解开。”
语文吴为老师彻底改变了我对文科的认知。他的课堂永远充满思想的火花,一篇《赤壁赋》能引出对人生际遇的思考,一首《雨巷》能探讨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吴老师常说:"语文不是标准答案,而是认识世界的窗口。"这种思维方式让我在大学做科研时特别受益——很多创新点都来自于跨学科的联想。
数学杨向前老师是真正的思维魔术师。他从不直接告诉我们答案,而是用一个个巧妙的问题引导我们思考。有次解一道立体几何题,我卡壳了三天,杨老师只是轻轻提醒:"换个角度看这个截面呢?"这个"换个角度"的思维方式,后来成了我解决所有难题的法宝。现在想想,我能在各类竞赛中获奖,全靠杨老师培养的这种思维习惯。
英语王礼莉老师的严格让我又"怕"又爱。她要求我们每天背诵30个单词,作业本上总是布满红色批注。但正是这种严格,让我的英语从拖后腿变成了优势科目。大学四六级我都是裸考高分通过,保研面试时流利的英语表达让导师眼前一亮——这一切都要感谢王老师的"魔鬼训练"。
生物汪苏南老师像春风一样温暖。高二时我生物成绩下滑严重,汪老师不仅课后单独辅导,还经常鼓励我:"乐陶,你在实验设计上很有天赋。"正是这句话,让我重拾信心,最终选择了生物专业。她温柔坚定的教学风格,也影响了我现在带学弟学妹的方式。
化学陈文静老师是典型的"高效课堂"践行者。她的课节奏快、内容多,但神奇的是每个知识点都能讲得透彻。陈老师总能用生活化的比喻解释抽象概念,比如用"相亲"比喻化学键的形成。她雷厉风行的作风也深深影响了我,现在我做事特别注重效率,这都得益于陈老师的言传身教。
九中精神:让我在大学持续前行的力量
虽然大学期间联系各位老师不多(担心打扰他们),但九中全体老师教给我的学习方法和处世之道一直伴随着我:
在实验室熬夜等待实验结果时,我会想起魏昌山老师那句"静下心来,问题自然会解开";当研究陷入瓶颈时,吴为老师培养的跨学科思维总能帮我另辟蹊径;处理复杂数据时,杨向前老师教会的多角度分析方法让我事半功倍。
王礼莉老师严格的英语训练,让我在查阅外文文献时游刃有余;汪苏南老师的鼓励式教育,教会我在失败时依然保持信心;而陈文静老师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则让我学会了高效管理科研进度。
这些宝贵的品质,不是某门课的考点,却是让我受益终身的财富。九中的老师们用各自独特的方式,在我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最终汇聚成现在的我。这些无形的财富,比任何具体的知识都更珍贵。
今日九中:更好的平台,更大的梦想
去年回母校参观新校区时,我被深深震撼了:
硬件设施全面升级:全新的生化实验室配备大学级仪器,智慧教室让互动教学更高效,现代化图书馆藏书量翻倍,还有专门的科创中心支持学生科研项目。
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现在实行"双导师制",每个学生都有学业导师和生涯规划导师,这在我当年是想都不敢想的。
校园文化更有温度:看到学弟学妹们在新建的休闲区讨论问题,在标准化运动场上挥洒汗水,我由衷地感到:现在的九中人,拥有了更好的成长环境。
给学弟学妹的知心话
九中的老师是你们最宝贵的财富:他们不仅教书,更在育人。毕业多年后,你们会明白这种教育有多珍贵。
不要被一时的成绩定义:我的经历证明,只要保持努力,人生处处是逆袭的机会。
善用九中提供的一切资源:无论是老师的指导,还是学校的平台,都能为你们的未来铺路。
站在人生的新起点,我最想说的是:选择九中,是我最正确的决定之一。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遇到了改变我一生的人。如果你也渴望在一所既有深厚底蕴又充满活力的学校成长,合肥九中,一定会是你梦想起航的最佳港湾!我爱九中,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加油呀,我在中国科技大学等你呦。
图片、撰稿、一审:罗乐陶
二审:王睿
三审:汪玉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