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郑重接过武警警官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站在母校晨曦中学的教学楼前,目光扫过熟悉的教室与跑道。三载光阴的点点滴滴——课堂上的专注、操场上的汗水、师长殷切的目光、同窗并肩的身影——此刻如画卷般清晰展开,共同铺就了他通往绿色军营的坚实路基。
精准施教,固本强基:
面对物理学科的挑战,物理方文彬老师没有停留在批评,而是敏锐地为我梳理知识脉络,利用课后时间引导他回归课本核心概念,并通过精心设计的变式训练,帮助我深刻理解原理而非死记公式。数学赵晚秋老师则着重培养我的逻辑思维与解题策略,强调从纷繁复杂的题目中提炼通性通法,使我逐步建立起攻克难题的自信与方法论。英语宋丽雯老师方法独到,耐心引导,不厌其烦的梳理我的错难点,让我的英语成绩显著提升,也更让我理解了英语的魅力。
严管厚爱,润心励志:
班主任朱文虎老师对我的影响尤为深远。在我学习生活遭遇瓶颈、情绪低落时,朱老师始终给予坚定的信任和持续的关注,不仅细致分析我的学习状况,更在我每一次微小进步时给予无声却有力的肯定,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成为我突破自我的精神支柱。语文刘珊珊老师推荐阅读的经典著作,也默默滋养着我的家国情怀与坚韧品格。生物高淋老师在晚自习时经常来“小房间”为我们答疑解惑,为我们更上一层楼保驾护航。
精细规划,张弛有度:
合肥市第九中学科学严谨的管理体系为我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规律高效的作息时间表,确保了学习与休息的平衡;分层教学和丰富的选修课程,充分满足了我的求知欲与探索兴趣;强制执行的“阳光体育一小时”制度,成为我体能从普通跃升至优秀的坚实阶梯,为应对军校严苛的体能要求打下坚实基础。
淬火抗压:磨砺心志,淬炼成钢
军校备考之路充满挑战,学业与体能的双重压力时刻考验着我。在压力最大的冲刺阶段,我摸索出有效的抗压之道:
1.规律为盾,稳定节奏: 我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安排,保证充足睡眠,绝不因焦虑而打乱复习计划。规律的生物钟成为应对压力的第一道防线。
2.运动释压,强体清心: 操场跑道是我最好的“解压阀”。每当感到疲惫或焦虑,我便会换上跑鞋,在长跑中挥洒汗水。身体的疲惫带走精神的紧绷,清晰的思路往往在奔跑后回归。学校的体育设施和鼓励锻炼的氛围为他提供了便利。
3.目标分解,步步为营: 面对庞大的复习任务和体能训练目标,我学会化整为零。将大目标拆解为每日、每周可量化的小目标,专注于完成当下任务,用一个个小目标的达成积累信心,有效缓解了对最终结果的过度焦虑。
4.同窗砥砺,互助前行:我珍惜与志同道合同学的交流。学习小组内的互相答疑、体能训练时的彼此鼓励、压力大时的坦诚倾诉,这种并肩作战的情谊成为我重要的精神支持。学校的集体生活培养了这种互助氛围。
从九中校园到军校殿堂,我的步履坚定而从容。母校严谨求实的学风、师长润物无声的培育、科学完善的育人体系,如同精密的熔炉,将我锻造成一块渴望投身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优质钢坯。我带走的不只是知识的高分与强健的体魄,更是晨曦赋予的坚韧意志、严谨作风与深厚的家国情怀。未来,我将在更广阔的军营舞台上,用青春与热血践行“请党放心,强军有我”的铮铮誓言。母校的目光将永远追随着我,期待我在共和国的钢铁长城上,淬炼出属于新时代军人的璀璨荣光!
撰稿:张国运
一审:朱文虎
二审:王传军
三审:汪玉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