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揭秘:卤水凭啥“降服”豆浆?
原来,我们喝的豆浆,其实是一个神奇的“胶体王国”——无数细小的蛋白质分子(主要是大豆蛋白)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彼此相安无事,形成了稳定的液态。而卤水主要成分是氯化镁、氯化钙等,具有电解质性质,在点浆过程中,卤水中的镁离子和氯离子与豆浆中的蛋白质分子发生作用——这就是胶体聚沉现象!于是乎,流动的豆浆就在同学们眼前,变成了絮状的豆花,“一物降一物”,卤水里的离子正是豆浆蛋白质的“专属克星”!
实验室变身“豆腐工坊”,乐在“点”中,安全在心中!
了解了原理,接下来就是最激动人心的动手环节啦!看着乳白色的豆浆在烧杯中加热至微沸同学们将稀释好的卤水溶液,缓慢、均匀地滴入温热的豆浆中,同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神奇的一幕在眼前展开:原本顺滑的豆浆开始凝结出云朵般的絮状物(豆花)“哇!真的凝固了!”“课本上的‘聚沉’动起来了!”亲手“导演”并见证这瞬间的化学形态巨变,让同学们成就感爆棚,惊呼连连。待豆花完全形成,就可以进行“压豆腐”啦,将豆花舀入铺好纱布的模具中,轻轻压实,挤出多余的水分(乳清)。等待定型便是一大块豆腐啦!(重要提示:出于实验室安全卫生规范,所有在化学实验室内制作的豆腐,仅供观察和学习使用,不进行食用哦!我们是严谨的“科学派”!)
“学”得透彻,“玩”得尽兴!
虽然不能品尝,但这堂“卤水点豆腐”课带来的快乐和收获一点不少!
知识“活”了:“胶体”、“电解质”、“聚沉”这些课本上抽象的名词,在亲手操作和亲眼观察中变得无比鲜活深刻。过程超“燃”:从滴下第一滴卤水时的紧张期待,到看到豆花凝结时的惊喜尖叫,再到最后豆腐成型的满满自豪,整个实验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和动手的快乐。某同学一边欣赏自己的“豆腐杰作”一边笑言:“感觉自己像个掌握了古老秘方的化学巫师!”
“点”出知识,“凝”聚欢乐!
这堂别开生面的化学校本课,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用“卤水点豆腐”这句俗语,打开了同学们理解胶体世界的大门。在亲手“点化”的过程中,抽象的化学原理变成了指尖可触的奇迹,严谨的科学精神与探索的快乐完美交融。当同学们看着自己亲手“降服”豆浆、创造出的那一方方“凝玉”,脸上洋溢的笑容和眼中闪烁的光芒,正是对合肥九中“寓教于乐,学以致用”最好的诠释!
撰稿、一审:胡昊雯
二审:高淋
三审:范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