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优化课堂教学,落实核心素养与课堂融合,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合肥九中高一化学组开展了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
殷小妹老师、代丽莎老师以及谢雨欣老师展示了《氯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的教学内容。
首先以氯气泄露新闻导入新课,了解氯气的发现史,学习科学家的研究精神及勤于钻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落实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培养,引导学生从新闻和氯气的发现史中归纳出氯气的物理性质,锻炼学生提取归纳信息的能力。而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氯的原子结构从理论上预测氯气的化学性质并进行实验验证,一方面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意识,一方面培养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和总结归纳的能力。最后总结氯气的性质,引导学生形成基于组织类别、元素价态和原子结构对物质性质进行预测和检验的认知模型。
曹雨老师和汪栋老师展示了《氯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氯气的制备》的教学内容。
以氯气的用途以及发现史为情境引入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分析反应特点与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回顾初中O2和CO2的制备装置及装置的选择原则推导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的选择,通过一步步设疑引导学生推导出收集装置,除杂装置及尾气处理的选择及确定,经过层层推入,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尾气的处理让学生理解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最后拓展应用让学生根据气体的制取原理选择正确的装置,发展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
课后,高一化学教研组长吴满意老师组织高一化学教师对本轮公开课进行交流和探讨,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指出在课堂上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多思、多问、多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强调了基于问题的学习、真实情境化的教学以及有效课堂活动的设计是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的关键。 组内公开课教研活动的开展激发了教师们对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的思考,青年教师尤其是新进教师在本次公开课活动中受益匪浅。
教研组的活力就是源于组内成员不断地自我总结与改进,且由教学经验丰富还注重不断自我提升的教师带领着青年教师不断地成长与进步,使合肥九中的化学教学更上一层楼。
稿件来源:高一年级部
图片:吴满意
撰稿人:谢雨欣
一审:吴满意
二审:魏昌山
三审:张永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