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激励全校教师积极投身于学校“合肥一流、全省著名、全国有影响的现代化示范高中”建设,学校公众号特推出教师节专辑“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系列报道,宣传我校获评安徽最美教师、庐州最美教师、合肥市德育先进个人、合肥市优秀班主任事迹,讲好老师教育故事,塑造教育新形象、教师新形象。
本期推送的是2023年安徽省最美教师、庐州最美教师,合肥九中语文组宋玉荣老师。
宋玉荣,女,中共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合肥九中2023级语文备课组组长,合肥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成长于教师之家,曾经是兰州军区军嫂。从农村中学到省示范高中,20多年教学,始终扎根一线,教育初心,永葆未变。作为学科骨干教师,宋玉荣老师不断提高专业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与时俱进,真正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曾获合肥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安徽省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全国语文教师基本功课例评比一等奖,并于2018年11月代表安徽省参加第七届全国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暨教学观摩研讨会,荣获现场课评比一等奖,并喜获最佳教学语言奖。2019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表彰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决定》,宋玉荣老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近日,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安徽省教育厅公布了第四届“安徽最美教师”推选结果的通知,合肥九中宋玉荣老师荣膺“第四届安徽最美教师”称号,同时荣膺“第七届庐州最美教师”称号。
可信
老师问他,“听说你获得了本硕博连读的培养资格?”佳奇笑着说:“又是我妈告诉你的吧!”他补充,自己不仅通过考试转了专业,转入该校唯一的双一流学科的“钱伟长班”,而且整个航空学院只有2位考到了这个培养资格。
瞿佳奇说:“老师,真的很感谢你!遇到你,是我的幸运!如果没有你,我根本没有办法从年级的500多名进步到高考时的年级第二名,我当时的成绩实在是太不起眼了。”
读高一的瞿佳奇,比别人小两岁,一手的错别字,一脸的稚嫩,语文课经常听不懂,同学们笑他幼稚。他自己说,初中语文就很少及格过。一次家长会后,妈妈很是苦恼地向老师倾诉:小时候很聪明,但是现在常常跟不上。妈妈说:“我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文化水平不高,经常被他气到不行。听孩子说挺喜欢你上课的,也很项信你,你能不能帮帮他?”
这一帮,就是三年。帮忙找优点,树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帮忙建立优势学科,获得其他老师的认同感;帮忙筹划,高二时参加了少年班的考试;帮忙组建了学习小团队,和小伙伴们一起快速成长;帮忙组织他和就读各大院校的优秀师兄师姐们“手拉手,结对子”。佳奇同学在这“帮扶”中,认识了读北邮的郑登高,读北大的姚卉,看见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和榜样。
不止是瞿佳奇,读北大的姚卉,读悉尼大学的刘沁雪,读南大研究生的张启锐,结婚时请她做证婚人的刘婉莹,休学在家的卫国豪,上课常迷瞪的张晨雪,都曾将她当作自己成长中值得信赖人。卫国豪的妈妈说:“我儿子跟你,比跟我这个妈妈亲!”学生范燕妮的家长评价她:“如慈母,有大爱”。
可敬
在语文教育的这块田地上精耕细作,渗透人文素养;引导学生立鸿鹄志,燃爱国情,做奋斗人,筑中国梦。
乐为
坚守一线砥砺前行,她从不满足已有经验,总在教学上不断探索。
她在一点点进步。2014年获合肥市“优质课”一等奖,2015年获省“优质课”二等奖;2016年课例获市“一师一优课”称号; 2019年“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获得全国二等奖。2016至2018年间,更是获得三个国家级奖项:全国语文基本功展评课例一等奖;教育部“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全国语文基本功大赛现场教学一等奖并获“最佳教学语言奖”。
省教研员杨桦老师说:“宋老师的风格呀,从容优雅。”这个风格的形成,是她多年来沉心静气学习的结果。有从对专业书籍的研修到非专业的涉猎,有从哲学到美学的跨界。从余党绪的“母题”说、叶黎明的“写作支架”说、郑桂华的“核心概念”说,到肖培东不要“凌空蹈虚,架空文本”的告诫、吴欣歆的“在文本里多走几个来回”的提醒,都是学习中得来的教学启迪;从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到李泽厚的《美的历程》、朱光潜的《谈美书简》,都让她得到教育的智慧。
仰观不忘平视,她也善于向身边人的学习。有次听课,授课者的一张幻灯片吸引了她,给了她灵感,于是她拍了下来,保存了四五年之久。年轻的小同事两次上公开课,解析文本的入口都很别致,这也触发了她的思考,赶紧将它记下来揣摩。
登高自卑,没有一座楼阁是凌空架起。
因为师德崇高、成绩显著,她曾于2017年教师节得到市教育局领导沈浩等人的亲切慰问,2019年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21年作为“仰望星空.合肥好老师”被宣传学习,2022年成为中学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的封面人物并撰文介绍教学成长经验。
教学上的积极有为,增强了她以身作则的责任感。面对机构的高薪聘请,她守正修身,不为所动。组办“公益小课堂”,补缺补差,培优培尖,跨班跨校,从无报酬。做班主任严慈相济,规范教学管理;做老师注重素质教育,从不“惟分数至上”。所以,蒋博宇的家长曾评价她 “学高之精英,身正之楷模”,此前他的孩子面临被学校劝退的困境,遭受了不少冷遇,遇到宋老师后才感觉有了学习的动力。
立足教坛二十载,她种桃种李迎春风。
云合景从 其乐融融
她做了很多年的备课组长,工作琐细。为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她兼顾老幼,主动承担苦活、累活。同时运用自己的工作经验,不遗余力地帮扶年轻人,指导校内、外一批年轻老师获得省、市级课堂教学一等奖。
作为学科带头人,呼吁年轻教师要有“代表作”,要把自己做成学校的“名片”。更是以身示范,创下一学期上过十余节公开课的记录。她的新课改课堂让学生耳目一新,理科普通班的成绩经常超过重点班。带领组员学习格兰特.威金斯的专著、褚树荣的微专题案例,每周做阅读分享。在浓厚的研学氛围中,王雪莹、赵曼老师分别在一系列新教改比赛中获得市一等奖,王雪莹还成为合肥市骨干教师。
二十四年的一线老师、六年的班主任,漫长时光里她书写过许多真实芬芳、鲜为人知的教育故事,成为安徽教坛美丽的印记。
撰稿、一审:王睿
二审:周毅
三审:范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