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美纯净的和声
丰富的钢琴织体
月光透过浮动的云彩
洒在合九楼宇上
银辉闪闪、波光流荡
【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孤独的河畔】
广播站”横渠晚音”栏目第三期赏析
2025年3月17日—20日晚,合肥九中校园内流淌起印象派的诗意月光。随着校园广播“横渠晚音”第三期德彪西《月光》的悠扬琴声在暮色中漾开,以音乐为媒,架起东西方美学对话的桥梁,为春日校园注入一抹跨越时空的艺术灵韵。下面为广播站播报音频。
德彪西《月光》
钢琴曲《月光》的降D大调琶音准时漫过青砖黛瓦。《月光》风格常被称为“印象派音乐”。这与当时的印象派画家们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莫奈、德加和雷诺阿。他们用柔和的色彩和模糊的轮廓来描绘风景和人物,让人们感觉就像是在看一个美丽的梦境。德彪西的音乐也像这些印象派绘画一样,通过音符的流动和变化,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模糊的美感。
《月光》是德彪西早期代表作《贝加摩组曲》中的第三首,作于1890年,1905年修订。贝加摩是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地区,有着秀丽的风光,德彪西留学期间曾游历此地,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这部组曲就是这一印象的产物。《月光》的灵感源于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的同名诗篇,原诗描绘几个已故舞者在月光下跳着舞蹈。不过德彪西的音乐着重于描绘月光的美丽与神秘。
意大利音乐评论家加蒂所述:“那轻盈的上行琶音,犹如向天空喷涌的清泉,然后在主、属音的交替中恢复平静,主题在这一背景中延伸扩展,宽广而富有表情。”《月光》中别具一格而柔美纯净的和声、丰富的钢琴织体,描绘了月光透过浮动的云彩,洒在平静的水面上,银辉闪闪,波光流荡,美不胜收的场景。此曲又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和小提琴、长笛、吉他等乐器的独奏曲。
乐曲赏析推荐:李菁婷 撰稿、一审:胡皖南
二审:马亚亮
三审:汪玉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