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551-62809808 校长信箱:hfjzxfjb@163.com
登录 校内资源 九中官方公众号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成长 > 心理家园

自我实现预言——心理学中的墨菲定律

发布时间:2019-06-21 09:15 来源:政教处 浏览:
【字体大小:

自我实现预言,它是指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到这个他人的行为,使得这个人按照对他的期望行事。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自证预言。是不是很玄乎?别人怎么会乖乖的按照我的期望行事呢?给大家说个故事: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测验学生的能力。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这个在教育有广泛影响的实验就是一种自证预言,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人际期望效应

为什么会这样呢?实验者认为,教师应收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

那么在平时,我们身边有没有过类似的情况发生呢?比如,你第一眼见到一个同学,你就不喜欢他,觉得他就是一个喜欢打小报告的人。于是在平时你有意无意的会瞥他一眼,露出怀疑的眼神,每次去了老师办公室,你就觉得他在打小报告。久而久之,你猜对方会不会感觉到你的敌意?他接收到你没有任何道理的不友好的信息,可能逐渐真的在你背后窃窃私语,或者开始打你的小报告。如此一来,你的预言就成真了,可能会说“你看吧!我就知道他是这样的人!”

所以啊,心理暗示居然会对人造成这么大的影响,不管是对我们自己还是对他人。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多运用积极心理暗示,尽量避免消极心理暗示。记住,心理暗示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你对此,深信不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