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551-62809808 校长信箱:hfjzxfjb@163.com
登录 校内资源 九中官方公众号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育科研

电磁共振启思维,万壑松风共研讨——记合肥九中2025年第二次物理大学科组主题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5-05-16 16:05 来源:教研室 作者:王为开 浏览:
【字体大小:

2025年5月6日,合肥九中为加强大学科组之间的交流与研讨,追求更加浓厚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育水平,稳步推进学校教研多样化发展,开展2025年春季学期第二次大学科组主题教研活动。在学科主任魏昌山老师主持下,物理组结合新课程、新高考、新教材要求,开展了系列研讨活动。

活动第一项:高一物理组组长郑琴老师示范课展示。郑琴老师类比“风”对物体的作用(可见力场)→引出“电场”概念(不可见但可探测),从生活现象切入,激发认知冲突,建立场的物质观。

课堂上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动态演示。随着郑琴老师调整点电荷的位置和电量,直观展现了场强与距离的定量关系。郑琴老师适时引导学生自主推导出场强公式,完美诠释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学生们轮流走上讲台,在黑板上现场解答电场强度相关情境题。这是学校推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同学们上黑板做题,不仅能检验学习效果,更能锻炼临场应变能力。”郑琴老师介绍道。课堂上其他同学“补充发言”环节,可以举手对板书内容进行修正或补充,形成了活跃的互动氛围。

活动第二项:学科教师评课环节。全国优秀教师任远宏老师、高三物理组组长施金良老师、高一年级部副主任吴建平老师分别对郑琴老师的公开课进行点评。充分肯定了教学效果,特别是教学目标能紧扣课标要求,体现物理核心素养,能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建构物理概念和规律。最后,合肥九中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范玮指出:“要积极探索有益于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动口表达的教学模式,真正地把课堂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活动第三项:三位教研组长就学科视导情况进行反馈。重点强调了新课程背景下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情况。物理组能较好执行课程标准,实验教学条件显著改善,青年教师成长迅速,但也存在教学方式转型不够深入、实验探究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急需重视。

活动第四项:张超老师进行微讲座,以“人工智能如何破解物理教学难点”为核心,通过案例演示与互动体验,生动展示了AI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人工智能与物理教学的融合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未来,我们将持续推动教师AI素养培训,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张超老师表示,“AI并非替代教师,而是将重复性工作智能化,让教师更专注于启发思维与创造力。但是现在的人工智能在物理中的教学还有局限性,很多内容还在待开发的状态”。

活动第五项:学科主任魏昌山总结发言。魏老师表示全体教师立足课堂,深耕教学,在集体备课、公开课展示、课题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青蓝工程”、校本培训、外出学习等方式,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骨干教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物理学科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老师们在资源共享、问题研讨中展现了高度的专业精神和合作意识。

物理学科组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力量,今后继续以“匠心”深耕教育,以“初心”培育桃李,携手迈向更高的台阶! 



来源:物理学科组

图片、撰稿人:王为开

一审:魏昌山

二审:张传菊

三审:范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