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九中高二(1)班学生葛梦琪(此前所在班级为高一<6>班)的署名文章《愿青山常在 望绿水长流》成功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家学术期刊《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5年9月第一周(总第1017期)“习而时察”专栏。这是合肥九中“五育融合”育人理念结出的又一硕果,也是新时代青年学子用文字丈量时代、以思考回应使命的生动缩影。
作为全国中学政治学科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平台之一,《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的“习而时察”专栏素以展现高中学生思想深度与时代敏锐性著称。葛梦琪的文章从全国众多投稿中脱颖而出,不仅因其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理解,更因其将宏大理论融入生活观察的独特视角。期刊点评指出:“文章彰显家国情怀,兼具政治高度与人文温度,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鲜活思考与情感认同。”字里行间,既有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刻体悟,也有对家乡环境变迁的细腻观察,更有对全球生态治理“中国方案”的自信表达。
谈及创作缘起,葛梦琪坦言,灵感源于校园文化浸润与课堂实践的双重启发。“在九中,横渠书院‘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遗风始终滋养着我们。特别是政治课上,高思琴老师布置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资料收集’任务,让我从父母口中的‘环境变好了’的模糊感受,转变为对‘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的具象认知。”她回忆道,在资料整理过程中,那些从建国初期到新时代的生态治理数据和资料,逐渐拼凑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绿色画卷。“当我把思考向高老师倾诉时,她立刻鼓励我:‘你的困惑与发现,正是理论照进现实的最佳切入点。试着用时间轴串联成就,用青年视角解读意义,这本身就是对‘国之大者’的回应。’”在高老师的指导下,葛梦琪反复打磨文章结构,将政治课上学到的“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有温度的表达,最终成就了这篇既有学术严谨性又有青春气息的佳作。
“葛梦琪的文章不是偶然。”高思琴老师在介绍指导过程时表示,“九中‘做真人、成英才’的校训,始终强调知行合一。我们鼓励学生在关注‘国之大者’时,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这次教学中,我引导她以‘问题链’为线索梳理资料——从‘为什么生态文明如此重要’到‘中国方案如何影响世界’,再到‘青年能为绿色未来做什么’,最终形成层层递进的思考脉络。她的成功,正是九中‘五育融合’中‘智育启思’与‘德育铸魂’的有机统一。”话语间,这位深耕教学多年的教师,难掩对学生成长的欣慰与期待。
一颗露珠也能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支笔杆亦可书写时代的风华。葛梦琪与《愿青山常在 望绿水长流》的故事,是合肥九中“五育融合”育人理念的一个生动注脚。在这片以“横渠精神”为底蕴的教育沃土上,越来越多的学子正以青春之眼观察时代,以赤子之心回应使命。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九中学子以文字为舟,以思想为帆,在“国之大者”的航道上,写下属于新时代青年的澎湃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