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航空航天的星辰与工厂车间的齿轮相遇,当人工智能的代码与运动场上的汗水交织,合肥九中2025 - 2026学年高一校本课程的课堂,正以“工程为核、多元为翼”的姿态,为学子们打开成长的无限可能。

一、工程特色为核,打造“高精+实用”双轨课堂
作为合肥九中重点打造的教育名片,工程类课程成为本次校本课程的绝对主角。
高精领域筑梦:与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开设的航空航天工程课上,同学们拼接飞机模型,指尖划过飞机模型的机翼,在“如何计算卫星轨道”的讨论中,触摸工程科技的前沿高度。
实用领域扎根:为了用好区位内优质实践资源,合肥九中师生赴合肥经贸旅游学校参加四门精彩纷呈的工程实践类课程。课程采用合肥九中教师加合肥经贸学校工程专业教师“双师”模式,在第一次物流运输理论课上,同学们认真听讲,九中老师在旁关注学生状态,为下一次上车实操做准备。
钢锯与锉刀的摩擦声里,两位老师共同引导,机械制造课程让“工匠精神”从课本走进掌心。
珠宝鉴赏课上,大家亲手操作专业仪器——珠宝显微镜,学习如何观察宝石的内部结构与特征,从实践的角度理解了珠宝鉴赏的初步知识。
车辆工程大家围绕汽车探究理论问题。
校内课程补位:化学与食品工程课上,烧杯与试剂碰撞出美味的科学,学生们在探究零食加工原理的过程中,读懂工程与生活的紧密关联。实用结构设计课上,同学们体会古匠人精妙的设计。
三类工程课程层层递进,让“上可逐梦航空航天,下能扎根工厂车间”成为合九学子的专属成长体验。
二、多元课程为翼,践行“五育并举”育人理念
在工程特色之外,40门校本课程亦覆盖德智体美劳全维度,为学生成长注入更多活力。中学人工智能艺术设计课上,代码敲击声此起彼伏,学生们在编写简易程序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与创新意识
飞梦气排球、足球、棒垒球、一起马拉松等体育课程里,也会将奔跑与呐喊交织,少年们在团队协作中强健体魄;“中国文化的实用英文表达”课上,传统文化与外语能力碰撞出新的火花;手工创意课上,指尖翻飞间,一件件作品承载着审美与劳动的双重收获。多元课程与工程特色课程相互映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兴趣赛道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
从航空航天的“仰望星空”到车间实践的“脚踏实地”,从工程科技的深度探索到多元领域的广度拓展,合肥九中以40门校本课程为钥匙,不仅解锁了学子们的N种成长可能,更以“工程特色引领、多元协同发展”的教育实践,为“五育并举”写下生动注脚。未来,这些课堂上的探索与热爱,终将成为学子们奔赴未来的底气与力量。
撰稿、一审:朱文虎
二审:王传军
三审:范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