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分析研讨安徽省新高考改革形势变化与备考方向,提高我校备考水平与教学效果,2022年12月1日下午,合肥九中特邀山东省青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山东省新高考兼职研究员、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核心成员杨玉昌老师,通过线上腾讯会议的形式开展题为“高考评价体系下数学学科高考命题变革与备考应对”的新高考命题解读专题讲座。合肥九中数学组全体教师参会,高一高二教师在新站校区、高三教师在四牌楼校区分别线上参会。
杨玉昌专老师结合山东省新高考数学备考经验,从明确高考指挥棒,抓方向、知晓试卷特点,抓落实以及强化备考策略,抓成效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明确高考指挥棒,抓方向
首先,杨玉昌老师提出抓方向是数学学科关键能力的落地和训练,数学对关键能力的考查贯穿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不同的阶段考查不同的能力,各项能力发挥不同的作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整合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关键作用。他建议可以扩大试题素材的选取范围,多角度呈现问题;增加开放性试题,营造开放的情境,鼓励学生独立发表见解;创新试题呈现方式,考查独立自主设计方案的能力。
二、知晓试卷特点,抓落实
其次,杨玉昌老师以2020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评析《以评价体系引领内容改革,以科学情境考查关键能力》为例,他认为要重视设计真实问题情境,试题要突出理性思维,考查关键能力。杨玉昌以大量高考原题为例,结合自己出题和阅卷的经验,发现学生在遇到文字较多的题目时存在抵触心理致使简单题目却得分率低,呼吁教师们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予以重视。他提出新高考的特点是“无情境不教学,无情境不命题”,每个题目都要加上现实的情境,不单纯只是一道数学题,要培养学生阅读题目的能力。试题应发挥学科特色,例如以“战疫”科学入题,坚持开放创新及立德树人,倡导理论联系实际,要学以致用。
三、强化备考策略,抓成效
最后,杨玉昌老师针对高三复习提出了一些新高考备考建议。第一轮复习历时4-5个月完成,要全面、系统、扎实、灵活,主要功能是打基础,打基础是打桩而非全面覆盖铺沙子,从梳理考点、突出重点、拓展视野、深化理解和学以致用五点加以论述。第二轮复习历时1.5-2个月左右时间,要巩固、完善、综合、提高,主要功能是知识整合,形成知识网络。通过专题整合,完善知识体系,深化理解,通过加强大题量限时训练,有效提高答卷速度,进一步落实错题重做。第三轮复习历时40天,要仿真、内化、迁移、调整,主要是封闭训练,提升能力。通过组织高强度登顶式封闭训练,再以考点突破、错题重做等方式配合进行,全面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认为高考复习要明晰备考目标,制定周密的计划并实施,同时要研究备考方向,重点研究如何落地。
讲座结束后,各位老师对新高考试卷命题展开讨论,大家积极发言并向专家提出自己的困惑。高三年级老师们提出了关于新高考增设了多选题,应如何复习备考、普通班的教学策略、同时代文科班和理科班教学策略的差异如何体现等问题,高一高二老师提出了是否需要根据新高考难度调整单元教学等问题,专家结合新高考命题特点及自身经验耐心解答老师们心中的困惑。
通过此次研讨会,老师们纷纷表示聆听报告后拓宽了思路,更透彻地了解了新高考的变化和内涵,为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此次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合肥九中数学组为教学实践的脚步永不停驻,立足新起点,展望新未来,相信数学组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会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来源:教研室
撰稿:周轩慧
一审:杨新宁
二审:高 淋
三审:张永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