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551-62809808 校长信箱:hfjzxfjb@163.com
登录 校内资源 九中官方公众号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成长 > 心理家园

为什么考试总是发挥失常

发布时间:2019-10-15 16:21 来源:政教处 浏览:
【字体大小:

有很多同学反应,感觉自己的考试成绩和掌握的知识总是不对等。在家做作业的时候都会,但是一到考试就会“犯浑”。自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可能家长和老师还会认为自己是在找借口、推卸责任,十分烦恼。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一般就会下定决心,一定要认真考试,拿到好分数,在每一次考试来临之前都抱着必胜的、绝不能粗心大意的心态,但是即便如此上心,成绩还是不好,甚至思维会在考试中“停摆”。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第一,是你的确没有将知识掌握透彻,没有掌握到知识点的精髓,在考试的氛围中稍稍一紧张就无法举一反三,甚至是时间不够。第二,还记得之前我们聊过的“心理暗示”吗?很多同学不断提醒自己“不要紧张,千万不要紧张。”,就像“白熊效应”一样,反而越来越紧张。我们应该提示自己的是“放轻松”,而不是“不要紧张”。那么第三个原因,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关于动机与效率的关系。是否真的动机越强,效率越高、成绩越好呢?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给出肯定的答案,甚至有人会搬出那句心灵鸡汤:“当你特别想做成一件事,全世界都会来帮你。”当然是动机越强烈,越有可能成事儿啦!动机愈强烈,学习积极性愈高,潜能发挥的愈好,取得的效率和成绩肯定也愈大啊!它们之间的关系一定是这样直线上升的线性关系吧。但很不幸,这个观点是错的。

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这样的u形的曲线关系。大家可以跟着我来看,横轴指的是动机强度,纵轴指的是效率或者说成绩的高低。大家看一看,我们的学习效率在何时达到最高值?是在曲线中间这个位置,也就是说,动机不高不低,处于适宜强度时,学习效率最佳。可以观察到,一开始是随着动机提高,学习效率也逐步上升,但是一旦动机过强,效率又开始下降。这是因为,当动机强度过低时,意味着我们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时候学习效率不可能提高。当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过强的动机使我们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会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效率也不会高。说白了,就是我们的大脑同时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能量资源是有限的,比如绝大多数人不可能同时兼顾十个监控屏幕的画面。当焦虑紧张的这种情绪占用了大脑的一部分资源,我们余下的,能分给处理记忆和思维过程的资源就变少了,自然效率就会变差。

这个理论,叫做耶克斯多得森理论,它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就是要找到最适宜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

图片1.png

那么有的同学要问了,什么才算是适宜的动机水平呢?适宜的水平是固定不变的吗?

答案是,每个人的适宜水平是不同的,同样的人,在面对难度不同的任务时,适宜的动机水平也是不同的。这个需要我们每个人自己去感受和寻找,如果你觉得你懒散不自觉,根本就没重视考试这件事情,那么动机水平就是低了,如果你很在意考试,在意到紧张得思维混乱,或者经常出错,那要反思是不是动机过高了。当你觉得你的动机水平,可以让你在考试中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加认真,那么久差不多是适宜水平啦。

一般来说,我们完成难度适中的任务时,中等的动机强度带来的效率最高;在完成复杂和困难的任务中,偏低动机强度的工作效率最佳。也就是说,如果一件事情对你来说很难完成,你就更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这时候降低一点动机,保持平常心去专注于每一次的小的进步,少想宏大的雄心壮志,可能学习效率会出奇的更高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