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鸣蝉,研学正浓。科学素养的培育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而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学科正是承载这一使命的重要载体。7 月 7 日下午,合肥九中四大学科组以“深耕科学素养,联动创新教学”为核心,通过无生课堂的情境创设、原创试题的素养立意、高考趋势的精准研判及专家引领的深度赋能,探索理科育人的新范式。
物理组:能力淬炼强课堂 素养导航明路径
物理组聚焦教学能力提升与核心素养落地,展开深度研磨:王为开老师的无生上课与郑琴老师的点评,从实验设计的严谨性、概念建构的逻辑性等维度精进;宋滔老师的命题策略分享,强调试题要承载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考查功能;原高三团队的高考趋势分析,立足真题中的素养考查权重变化。安徽省物理教研员杨思锋主任的专题报告,从省级教研视角解析物理教学改革的三大转向,为核心素养从理念到课堂的转化提供高站位指导。
化学组:素养深耕探本质 碳索未来育英才
化学组以“深耕学科素养,赋能绿色教育”为主线,展开立体教研:魏玲莉老师的《化学反应与电能》无生课堂,以“新能源汽车电池中的碳中和密码”为情境,将“宏观现象—微观结构—符号表达” 有机串联;代丽莎老师的原创试题,从真实工业流程切入,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刘雪梅老师的高考分析,聚焦 核心素养在双碳背景下的考查新动向。合肥市化学教研员陈文静主任进行主题为《增强学科理解 突出关键能力》的专题讲座。陈主任以 “配位键和配位化合物”知识为载体,结合高考真题、模考试题和各地市适应性考试真题以及大学教材中的相关知识,从不同方面详细阐述了高中教师增强学科理解的重要性,并表示教师还应该重视教材课后习题,用科学的方法教科学,同时要注意突出微观结构的解释、预测等功能,教师应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终身学习,增进学科理解,方能绘就学生科学素养的壮阔画卷。
生物组:齐思共研聚合力 素养落地谋新篇
生物学科组以“命题思路、无生课堂与高考备考”为三大支点撬动深度教研。汪苏南老师从基因表达、遗传规律等核心内容切入,拆解试题命制的逻辑链条与素养导向;李小会老师的《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无生课堂,以问题链串联知识网络,展现一轮复习的创新路径;赵迎迎老师团队前瞻 2025 年安徽高考命题趋势,为备考精准定位。合肥市生物教研员雕玲主任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学策略选择》讲座,从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为两校教师提供“概念建构—任务设计—策略选择”的系统方法论,让跨校教研的价值在思维碰撞中不断延伸。
地理组:情境探究构课堂 备考领航明方向
地理组以“情境化教学与精准备考”为双焦点:孔玲玲老师以景德镇“环境问题治理”为案例,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掌握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方法;徐书航老师的命题分享,从情境创设的典型性和设问的梯度性拆解地理试题设计逻辑;柯毅美老师对比分析近两年高考题,提炼核心考点的传承与创新规律。合肥市地理教研员倪宏忠主任的指导,既肯定用活地域案例的教学价值,又强调备考要从知识覆盖转向能力建模,让地理教学的实践性与应试性无缝衔接。
此次分学科教研,凸显“实践出真知”的科学育人理念,通过联校合作、专家引领,让科学素养培育更具系统性与实践性。未来,合肥九中将持续推动理科协同教研,让学生在探索自然规律中培养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稿件来源:教研室
图片:徐珺、各学科组
撰稿人:张传菊、各学科组
一审:张传菊
二审:何羚杰
三审:范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